楼市动态

城市的发展需要新的理念与模式 “造湖运动”应该创造出新的造城模式

楼市动态 2013/10/31 9:16:20 741次 0条点评
摘要 近日,《南方日报》推出了《关注广州“造湖经济”》的系列报道,反映出“如何造湖”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南方日报》推出了《关注广州“造湖经济”》的系列报道,反映出“如何造湖”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纵观近年来广州新一轮“造湖运动”,除了海珠湖比较接近于现有中心城区以外,其他各个新湖基本上位于未来的新城区,新一轮的人工湖有着自身的特点。相比之下,流花湖等老四大人工湖位于老城区,在当年造湖之时,其旁边的城区已基本形成,造湖的主要目标在于保障已建成老城区的防洪排涝之功用。新一轮人工湖所在的区域,一般类似于原来城郊地区的水库,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原来水库所在周边主要为林农业地区,而新一轮人工湖的周边未来将发展成为所在区域的主城核心区,这意味着新的人工湖将要担负起生态、景观、防涝等多项功能。如何去平衡这些功能?这个寻求平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造城模式的创新过程。造湖经济,往往被理解为土地经济,那么还是把湖边的土地一平整,然后就一卖了事了吗?城市的发展需要新的理念与模式,简单粗放的做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造湖运动”应该创造出新的造城模式。

  围绕新的人工湖所形成的新城区,应该是生态友好的宜居宜业新城,一些在老城区以及房地产围城时代,因为种种现实制约而不易落实的新城市理念,有机会构成新城区的发展要素。

  当前引起社会热烈讨论的广州深隧工程,反映出了老城区排涝治污能力的不足,这种能力是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表现,老城区再去大规模建设相关设施,必然会遇到种种现实制约。人工湖新城并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完全有可能把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先建好,再来开展地面的城市建设。污水处理向来是城市财政的负担之一,但是纵观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开始把城市污水(泥)作为重要的城市矿产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污水(泥)的再利用成为重要产业之一。广州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恐怕一时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新城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考虑引入相关的技术,发展出相应的循环经济,其实这也是“造湖经济”的一种形式。

  国家住建部力推的各种绿色建筑正悄悄在城市中出现,但总体而言,目前仍然只是星星之火。绿色建筑集成多种低碳生态环保技术,既与城市布局相衔接,又与消费市场相结合,是建设生态型城区很好的切入点之一。但是绿色建筑毕竟只是单体项目或单个小区,想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更宏观的低碳城市规划布局。广州之前曾大力推动垃圾真空收集、区域冷热联供等环境友好型技术,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些技术如果只是应用于一个个单体项目而没有形成网络,并且没有与更高层面的城市规划相结合,到最后很可能只是一些高科技展示物,却难以投入真正的实际运用。人工湖新城的发展,正好可以为变革创新现有的城市规划理念提供条件与机会。

  广州的小车限牌政策反映出汽车围城、交通堵塞的城市窘境。房地产围城,在原来的城郊区域形成大量居住小区,这些小区分布较松散、公交不发达,不得不大量依赖于私家车出行。老城区属于集约型用地,但是建筑密度高,公共活动空间不足,车流一旦大量聚集的话,必然造成交通不畅。以轨道出行为代表的公交都市模式,是比较受到一致认可的城市—交通模式,其需要紧凑型的集约用地、前瞻性的布局规划以及灵活化的交通组织。从现有规划看,人工湖新城一般都已规划有若干条地铁、轻轨经过,在大的交通骨架上已有考虑,但是还需要在城市及产业布局方面考虑“职住平衡”,建立方便公交出行的“就地(上班/上学/购物/休闲)社区”甚至“走路社区”,实际上就是城市与社区间的良好对接。

  毫无疑问,要建设好人工湖新城需要前瞻性的城市理念、高水平的产业能力、灵活化的交通组织,也需要强大的开发建设实力,这样的宜居宜业新城,将超越传统的土地经济模式,摸索出创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

网友评论(共0条)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速来挽尊!
  • 楼市动态相关阅读

    二三线城市“偏热” 未来各地仍会密集出台调控政策

    2018/7/31 13:19:31

    租房派:余钱用来买理财产品 买房派:房产是最好的投资品

    2013/10/16 14:31:59

    行政调控或将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长效性调控机制

    2013/11/15 13:59:54
    猜你喜欢的小区
    沙洲湖科技创业园
    沙洲湖科技创业园 11739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8508次

    宝灵新村
    宝灵新村 4112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6562次

    猜你喜欢的新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