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惊天大内幕:中介自曝买房这些钱就不该花!

3 2017/1/9 10:33:12 740次 0条点评
摘要

业内确实有一些‘套路’。”阿成(应要求化名)说。他是个“擦边”90后,个子不高,中等身材,即使在三伏天,都把衬衫一丝不苟地插进西裤里,他今年将手头中介业务从二手房转到一手房。






阿成说,期待行业环境改善:“大环境下,我的一些做法也不可避免‘游走在边缘’,但我是真的感激这个行业,还想继续做下去,所以希望它更好。



中介自曝

一天200多个电话,约出三两个看房

每一家房地产中介都要搞来客户个人信息,姓名、电话、房产情况,这早就不是“不为人知”的秘密了。我们知道这是灰色地带,也必须这么做。拿到这些电话,我们每天早上九点开始就逐个打,“金九”的时候打到200多个。



记者在阿成所在中介公司看到,人手一份花名录,业务员逐个拨打,如果遭到粗暴拒绝,就做个标记,过一段时间再打;如果问价格问地段的,就标记为重点攻克对象。一天能够约出三两个看房的,已经算成绩不错了。



跨市看房:关于“沉没成本”的心理战

怎么看房成交率最大?当然是现场看房,尤其那种特别远点的跨市看房,只要客户愿意过去,就大概有了三四成的几率,接下来的就是心理战了。



有一回,阿成带客户去看东莞石龙边上惠州东江府的房子,8000多元一平方米,平时上班到东莞东城南城也要1.5个小时地铁转公交车。开始看到配套客户是失望的,大多数人抱着“这么远来都来了,不要白来”的心理,换一个盘看还要再折腾个半天,好像心理书上叫“沉没成本”。磨一磨,客人一咬牙就买了。



相比现场认购,认筹则使客人危机感更容易被调动上去。去年3月份汇龙湾开盘那期,大巴拉了几车深圳人过来,很多人坦陈:样板房和周边的环境看都没看,直接被“抢不到房”的氛围吓到了,塞钱给中介插队,抢着进去选房,几秒钟就选中下订了。



一位名为白伟的深圳客,在售楼处打电话给记者爆料:“早上一时冲动抢着认筹,下午又说加推,原来根本不用抢,想反悔订金还没得退。”最后此事还是不了了之了。



当地相关部门表示,今年以来我们收到的许多投诉,例如房屋没有预售证开卖、安全隐患没有整改、货不对板等,大多都是买房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抢房”,过后才发现的问题。










茶水费:“绿色通道”有价码

一些楼盘,开盘就卖完了。像这种特别火爆的盘,还真的是抢不到筹,怎么办?一般就会收茶水费,客户交个1万-2万,就能提前认购。想要具体到哪个朝向、哪个楼层、哪个门号,再适当加一点钱,这个定价都是有空间、有得谈的。高峰期的时候也有爆出过五六万的“茶水费”



多个代理中介都向记者否认“茶水费”这个提法,“这个叫‘绿色通道’,可以提前认购。需要交一些诚意金。”不过具体价格和操作,对方一定要进入实际交易才愿意透露。



茶水费确实有这种情况,平时也有相关投诉。”东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骏良说,这是中介管理规定明令禁止的,但双方合约一般不把“茶水费”几个字写到账面上,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抬价,所以很难界定。



更名费:加价五六万算少的

还有一种“抢筹”的方式,成本更高。就是中介先下定去认购一套房子,然后找到意向买家,加价最低五六万,高的喊过十万。



房管所制定严密的规定,一旦认购,业主名是不能改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种是走“挞订”的模式,原购房者和开发商共同提出撤销申请,审批通过后开发商和新购房者重新签订购房合同。阿成表示,有朋友做过一单五万块更名的,后来那个房子几个月涨了二十万,业主也不觉得亏。但更名有风险,周期又长,实际上就是中介参与炒房,自己还没尝试过。






买家反馈



阿成鼓起勇气,只是指出了中介部分“套路”罢了。更多的买家向记者反映,中介还有不少“雷区”,步步惊心



吃差价



去年5月份,东莞的王小姐看上一套公寓房,中介答应帮忙砍价,最后叫价66万。她怕房价上涨,冒着大雨取了5万元定金交上去,后来才知道中介跟卖家说的价格是65万。她愤而找中介公司“告状”,最后中介承诺帮她“降下”一万的税费,按65万成交,另多付5000元给中介。



首付贷



首付贷虽然已被禁止,部分中介公司仍然承诺可以“搞定首付贷”。也有中介跟银行的消费贷打包。某小品牌一手房平台可以通过首付贷实现15%的首付。按照东莞最新的1.5万元均价,100平方米的房子150万,首付45万,首付贷20万按照5.6%的消费贷年息计算,三年还完,每期本加息要还6488元。再加上70%的房价贷款30年还清,等额本息每月还贷5572元,叠加起来一个月还贷接近1.2万元。对于很多工薪阶层是压力巨大的。



诚意金



东莞第一法院去年底公布了一个案例,东莞市民梁某为买房,与中介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并将2万元作为诚意金交给中介,以确保买到中意的房子。没想到,看中的房子没有到手,中介公司却直接将2万元扣下,拒绝返还。法院经审理认为中介公司收下万元没有法律依据,判决退还。





行家说法

信息不对称 买家最吃亏

“跟中介相关的投诉,大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东莞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骏良说,随着行情向好,今年跟房地产相关的纠纷陡然上升。记者采访的中介和买家反映的这些问题都有存在,反过来会损害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共0条)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速来挽尊!
  • 3相关阅读

    房价走势不重要 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想要的房子才最重要

    2016/3/29 16:52:34

    贷款利率降了,提前还款还划算吗?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前还房贷?

    2022/8/26 12:53:49

    组合贷款优劣势以及商业贷款优劣势大比拼

    2015/7/6 11:00:10
    猜你喜欢的小区
    锦绣家园
    锦绣家园 11683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1306次

    农联小区
    农联小区 15768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1357次

    猜你喜欢的新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