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动态

南京女艳照被前男友曝光引热议 楼市揭秘谁卖了我们的隐私

楼市动态 2012/3/4 10:39:31 1293次 0条点评
摘要

一组关于江宁某单位女员工的不雅照片在微博等网站上广为流传。照片的发布者指名道姓,指图中当事人为南京市江宁区某单位王某(,并且以王某的口

一组关于江宁某单位女员工的不雅照片在微博等网站上广为流传。照片的发布者指名道姓,指图中当事人为南京市江宁区某单位王某(,并且以王某的口吻公布了其手机电话和家庭电话。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当事女子王某确为该单位的工作人员。王某家人表示,这组不雅照极有可能是女儿的前男友所发,目前已就此事报警。

相关社会学家表示,近两年,类似“艳照门”事件在网上频频发生,和一些女性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有一定关系。现在手机、相机甚至针孔摄像机都很普及,女性在某些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要保护自己的性隐私。即使当时相爱,其实也没有必要通过拍这种照片的方式来表达,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

在楼市莫名其妙的接到装修公司或是中介的电话,不止知道自己的电话还知道刚刚买房装修,纳闷自己如此详尽的信息如何被获取。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正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信息就是金钱”的实例。

你可能无法相信,自己的电话、收入等资料已经不是隐私,而成为了一种别人用以获取利益的“商品”。然而商品的来源、利益及合法性都值得商榷。

一天接到20多通采盘电话

“您好,我是某某装修公司的,您家的新房马上就要交房了是吗,我们可以帮你验收房子。”马上就要入住新房的李小姐,连月来被各种电话、短信打扰得非常苦恼。

今年三月末李小姐位于铁西滑翔的新家就能交房了,原本正在考虑如何装修,而一家装修公司的电话让李小姐非常意外。“楼盘刚通知完我可以交房,装修公司的电 话就来了。”李小姐说,她三月初就开始接到各种陌生电话,刚开始一天也就两三通电话,觉得还行,正好可以货比三家,可时间一长,就变成骚扰电话了。

面对各种电话的骚扰,李小姐只有谎称已经在装修中了,可对方从来不会知难而退。

“那您定方案了吗?施工队找了吗?再考虑考虑我们公司吧。”“我们是团购价格,肯定比别人家都便宜,您再考虑考虑吧,晚些我再给您电话。”……

“有一天我接了不下20个电话,在单位就听我电话响了,同一家公司好几个人问了我好几遍。后来我一直在追问从哪得知我的电话,都没有答案。”李小姐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不仅电话还有短信,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被逼无奈只能换号

类似的情况王先生也经历了,“刚开始收房的时候是装修公司、家具公司什么的,装完就变成中介了。”王先生在经历了约半年时间的骚扰后,终于忍无可忍的妥协、换号了。

王先生的房子位于市府大路附近,2009年交得房。“我刚刚装完修,还没正式住呢,就有中介给我打电话,竟然问我房子卖不。之后类似的电话就没断过。”

起初王先生还感到新鲜,借机打听了自己房子的价位。不同的中介公司报的价格差不多,这让他核实了一下市场情况。而且得知之所以这么多中介打电话,是因为房 子的位置好,卖也好卖租也租得上价。不过越到后来,王先生就越感到被骚扰。不止是电话常常被打爆,自己家信箱里的传单和信函塞得满满的,电话号能换,不能 因此搬家啊。

这让王先生非常苦恼也很纳闷,“自己并没有去中介公司放盘卖房或者是租房,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个人信息的呢?”

一直到很久以后,王先生碰到一位曾经做过中介的朋友,才知道他的信息很可能是通过售楼处或是物业公司等地方,被卖了出去,然后中介拿到业主资料,就要挨个 给业主打电话,了解和排查业主是否有房屋出租、出售等实际存在及潜在的需求或意向,然后登记在案,以便时刻跟踪和获取业主信任,直到获得房源。

泄露信息的罪魁祸首

其实,生活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早已不是个案。从推销装修到卖保险,从劝你小孩上幼托班到加入某某俱乐部,莫名而来的电话、邮件、推销信函,常常让人应接不暇,而遭受骚扰的前提,就是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出卖了。

“我们一般管买信息叫‘买盘’,核实信息叫‘采盘’。”经营二手房中介的刘丽君(化名)介绍,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信息,他们一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买盘,资料 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业主的电话,如果有更详尽的情况就更好了。一般人都认为,中介的信息都是个人去登记的,但实际情况是,房源信息就是中介生存的根本,为 了能够有更多的效益,中介公司都会主动出击去获取最新的信息。

相对于一些小的中介公司,大型中介公司更有优势。刘丽君介绍,目前一些大型的连锁中介,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除了市场的繁荣,就是靠主动出击获得一手资料 取胜的。“有的连锁中介,是统一买盘然后发放信息的;有的则是利用每个中介的地理位置优势,分别买盘、采盘,然后汇总信息。”

“大家看这种方法可行,就都这么做了。”刘丽君表示,据她了解现在几乎所有的中介都需要买盘。而买盘的途径很多,一般最先买到一手资料的是装修公司,还有 就是一些小的家具公司,因为先装修嘛。“我一般都是买二手的,能够节约成本,只是有针对性的花大价钱买个别盘的一手资料。”

而信息的源头,也是多触点的。除了物业公司、装修公司、开发商售楼部、银行、律师所等各种渠道外,还有一些专门以贩卖资料为生的“专业人士”。刘丽君介 绍,一般资料贩子的资料比较便宜,但信息不保考,最保靠、资料最新鲜的地方还是物业公司,但一分钱一分货,相对价钱更高。

一份600人信息最高卖到5000元

事实上,透露业主信息在不知不觉间早已成为一条牵扯众多的利益链条。

上文提到的李小姐最后非常无奈地从来电中选择了一家装修公司,交完钱,公司经理才告诉她,所有的资料是花钱买的,而且这种现象很普遍,涉及的行业也很多,如房产中介、装修公司、保险、美容健身、旅游、婴幼儿用品等行业。

从物业公司买来的资料最贵,包涵300至500条信息的一份资料就要卖到1000元以上。“这个利益链条很可怕,一份卖给一家1000元的话,卖给10家 装修公司就能拿到1万。沈阳何止10家装修公司呢。而且现在都直接给电子版,打印的成本都省了。”刘丽君说,物业公司买信息的时候,还价空间较小。部分高 档楼盘小区,两千人左右的信息有时要上万。“我听说最贵的一份,位于青年大街沿线上的一个楼盘600人的信息开出了5000元的天价。”

更可怕的是,这些业主资料装修公司还可以接着转手获利。

“一般装修公司买的都是一手的业主资料,所以比较贵。”经营二手房中介的刘丽君说,等到装修公司已经把买来的业主信息进行最大化利用之后,就会卖给二手房 中介。“这时候价格就会稍微便宜一些,一份千人左右的资料大概在800元左右。有时候也可以买资料贩子打包的资料,那就更便宜了,几千人的资料要价千元还 能还价到几百元,但大多是已经过时的。”

“我们‘买盘’之后就是‘洗盘’了。”刘丽君这样解释,也就是挨个给业主打电话,了解和排查业主是否有房屋出租出售等实际存在及潜在的需求或意向。而中介 之间,这些买盘来的资料也会进行“流通”,所以业主屡次被打扰也不奇怪,因为每个中介要获得房源,又要把这些业主“洗”一次。

虽然“买盘”花费不菲,但是中介公司仍然甘之如饴。

“产生的利益还是比较可观的。“刘丽君算了笔账,她中介开业时买盘花费了3000元,但是只要“洗盘”之后能做成一单二手房买卖,以比较普遍的小户型均价 50万元总价、2%的中介服务费用计算,中介就可获利1万元。“就算是成功租出去一间房,租户也要给中介200-300元,,很快就能回本。”

消协:泄露业主信息是违法行为

针对业主信息遭到泄露这一问题,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曾经做过专门的点评,认为这是一种非法谋利行为。

辽宁省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04年实施的《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未经消费者本人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向他人泄漏。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婚姻状况、收入和财产状况、血型、病史等与消费者及其家庭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

不论是业主信息还是孕妇信息,都是一些销售商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将获得的个人信息卖给了相关销售商,这是一种非法谋利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另 外,这种违法行为,造成消费者的严重困扰,侵害了消费者本人的人身权、隐私权,消费者可以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其实,处处都蕴藏着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危机。”该负责人分析,比如在订购保险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在商场等公众场所办理会员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在调查 问卷中填写的个人信息、甚至预定酒店和机票时都可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问题。在这个信息就是效益的时代,消费者个人信息也随之身价大增,成为了销售行业占 有商业市场份额的一种宝贵的客户资源。一些经营者受到利益的诱惑,将其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销售商,贪婪的享受着广泛客户资源,追 求更高的利益。其中某些销售人员也不顾商业道德和有关市场管理规定,费尽一切心思挖取客户信息,不惜使用龌龊的手段,谋求私利。

因此建议,与个人信息保密相关的立法急需出台,对于恶意泄漏个人信息、危害严重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力 度,对以获取或提供他人个人信息的进行谋利行为严肃查处。消费者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随意泄漏给他人。

律师:法律监管尚存空白

事实上,业主信息被泄露的事情,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能够获取这些信息的房地产开发商、按揭银行、担保公司等本应进行保密的,但是在利 益的驱使下,买房人的资料信息被公开传播,以致买房人屡遭信息以及广告骚扰,侵犯了私人的生活安宁。因利益产生的个人信息资料泄密,无论是在地产行业,还 是其他行业,都相当普遍,给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带来巨大冲击。

辽宁万嘉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赫认为,公开买卖买房人资料,其实质属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已经构成民事侵权。 但是,这种行为 个人无法控制,社会也没有任何机构或部门对此类行为作出禁止和监管。归根究底,还是法律适用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缺位和不明确。

孙赫这样解释,虽然我国法律针对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规定,但对于个人联络信息被泄露的方面,还没有细则规定,尚存在空白,故很难对此行政处罚。在保护个人 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购房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是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更为重要的方法。而从危害程度来说,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虽然令人无法忍 受,但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伤害。这样一来,受到骚扰后,即便是想起诉也缺乏拥有说服力的理由。

网友评论(共0条)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速来挽尊!
  • 楼市动态相关阅读

    全球投资者情绪中国区调查显示 中国投资者依然看好房地产

    2012/5/22 16:24:21

    南京小产权房违背国家条令实行一部分转正

    2012/2/16 9:51:53

    好消息!9月1日起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近亲属,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019/8/26 10:49:44
    猜你喜欢的小区
    大菜巷
    大菜巷 11327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11248次

    碧桂园天玺
    碧桂园天玺 14250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8250次

    猜你喜欢的新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