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房叔

【港城房叔】千万富豪被售楼部拒之门外?戏说港城豪宅“上位”史

港城房叔 2019/11/28 21:28:35 149次 0条点评
摘要港城豪宅的明争暗斗


苏州中海上华琚目前传言满天飞,据说要在备案价基础上加8000元/㎡的装修费和100万两个的天价车位,哪里来的底气?而且今天是上华琚集中认购的第一天,数十位千万身家的买房人却被拒之门外,售楼处仍然不对外开放,可怜的富豪们徘徊在售楼部门前,寒风那个吹,心中那个凉,哪里来的底气?


徘徊在上华琚售楼处门口的买房人


214~360㎡的精装大平层,最低总价726万起,装下的,显然是这个城市“高净值人群“里最为蓬勃的居住欲望,从金鸡湖的别墅,到曾经红火一时的叠墅、洋房,这是一部赤裸裸的苏州园区大平层的“逆袭”上位史。


回到张家港,有问人房叔,为啥港城的有钱人不缺房子,还到处在买房子?这句话其实可以这么回答,为啥中国不缺演员,可是一年一年的北影还是在选秀般的招生?
为啥,更新换代快啊!明星们走红艰难过气快,昨天还在流行傻白甜,今天“高冷霸气女王范”就成流量小花了,昨天还在演绎着野蛮女友青春无敌,明天就开始家庭剧里演人妈了,收视率面前,吃瓜群众要看一茬一茬的小鲜肉啊!


欲望无止境,消费只会不断升级,住宅也是一样,冯仑曾经说过:大体上,住宅的消费升级有五个阶段,从功能性消费,到舒适型消费、美感型消费,一直到价值观消费、投资收藏型消费。
港城这几年,房产发展迅速,一些本地开发商基本就靠物业服务来过活了,15年的时候,还有本地房企资金链压力山大而艰难退地,结果这些年,建发、世茂、朗诗、中梁、建发、万科等品牌开发商一路走来,攻城略地,豪宅之争愈演愈烈,戏码不断。
今天你“力压群盘奢华无双”,明天我“人气爆棚房票难求”,今天你“新中式人居”古典又高贵,明天我“现代简约”国际又大气,今天你上演“主宰一座城市的方向”,明天我“新中心崛起,决定城市大势所趋”,广告语打架的事情不是没有,都在靠越来越高大上的售楼处、样板房、实景示范区,上演一轮轮的“3D大片风光秀”,导演着一城显贵们的“未来生活场景”,或高端、或传统、或家族之光,或国际所向,港城豪宅市场明争暗斗间,只为开盘那一刻,坐享票房大卖。



1



别墅一姐开启豪宅时代,高低配成为主流

最先稳居王座一锤定音的是本地豪宅中的老大——暨阳湖壹号,0.6的容积率,幕后操刀者又是本地大腕沙钢,可以说是出道根正苗红,长得天生丽质,坐拥暨阳湖一线自然景观,生来就是做纯别墅区的一块好料。作为当时的别墅一姐,黄金档位被无数政要、巨贾争相购买,可以说暨阳湖壹号之后,大港城人士第一次有了“圈层”这个概念,业主群里有人约着聚餐,群里一招呼,大家群起而响应,邻里之间拎上一瓶红酒就去了,聊聊生意,谈谈合作,说说生活,邻里之间都饱含着信赖感。因为,房子,是最好的身份证明。



港城一姐如此当红,接下来争相模仿的时候到了。

利润率不够,别墅区来凑,以早些年的中联铂悦、缇香世家、金新城为例,社区高低配,高层旁边造别墅,成为寻常。

2.0以上的容积率,很多楼盘为了利润最大化,都选择了做高低配:即在同一个楼盘中,既有高层产品,又有低密别墅产品,高层产品的容积率高,低密产品的容积率低,因此土地的总体容积率可以做到没有变化。

举个例子,姚明的身高是2.26米,潘长江身高是1.6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93米,这就是高低配最通俗的解释,为啥做高低配呢?因为别墅溢价率更高,也更容易做出赠送空间,你想啊,别墅单价贵,面积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货值最大化,实现高溢价。

但是问题来了,高低配社区里造别墅,本就属于产品规划上的“强排”,直接导致的是高层容积率太高,高层太高,楼间距过窄,一些低楼层住户采光上都有问题。

对于别墅业主来说,所谓的“别墅社区”也是名不正言不顺,高层住户混杂,各种面积段的客户都有,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居住圈层的不纯粹,因为居住升级这个事情,你总不能是关在家门内的升级吧,景观设计是不是美?社区邻居是天天婆媳大战、鸡飞狗跳,还是互有素养,聚在一起有同频的话题?物业服务是贴心还是闹心?别墅级别的体验,不仅仅是空间内的场景,更是社区内无处不在的环境,从“私密性、圈层感、园林艺术、物业服务” 等各大方面,“豪宅”买单者都升级了需求上的硬核条件,从这一点上,很多“高低配”的别墅小区也逐渐就过气了。

而从居住体验上来说,别墅真正意义上被使用的功能是不多的,哪怕你装的像是法国卢浮宫,住进去之后也会发现,打扫卫生都嫌麻烦,而地下室,就是用来受潮的。 



2



“叠墅”新秀票房不断,叫座不叫好

02年、03年的时候,很多销售还在实诚的卖着“复式房”,后来,和很多明星出道一样,广告公司一包装,那个叫“小颖”的姑娘,改名“baby”正式出道,复式房有了新名字,叫“叠墅”,为啥,因为中产阶层都有一个别墅梦。



15年开始,张家港小叠墅遍地开花,从中梁壹号院、碧桂园钻石湾,到后来的世茂九溪墅部分产品系,叠墅产品可以说是备受追捧,和以前的高低配小区相比,还是熟悉的配方,却换了原来的味道。

低密度叠墅产品溢价率更高,也更容易做出赠送空间,比较出货值的叠拼别墅,可以送地下室、花园、上叠可以送露台等等,核心思路就是偷面积,实现货值最大化,实现高溢价。

所以,在容积率的限定下,16年到19年,张家港的叠墅产品是非常流行的,但是叠墅的产品格局,决定了每一层开间基本大不过7米,叠墅的“叠”法,相当于以前老公房从上到下1个单元全是你家,实际每一层的面积都十分有限,就问你怎么住?这其实是大部分叠墅产品天生的产品缺陷。

因此,住过别墅的人是不会选择买叠墅的,毕竟“由奢入简难”。叠墅产品一度成为中产阶层的热捧对象。以17年港城大火的世茂九溪墅的E墅产品某户型为例,4房2厅3卫,独立电梯入户,楼层位置3层。

没有过别墅居住经历的客户,到现场看样板房,确实会“哇”的一声叫出来。超越居住想象啊这是,有天有地有花园。

但是实际问题请君细看。

E墅的地下室空间,实际上是将一般别墅的地下室切割成了几份,每户都能拥有自己的私享空间,但是实际价值有如鸡肋,感觉有了,但是实际使用价值并不高。

而在实际装修中,却要在如何防水、防潮中添加相当多的装修成本,这点做不好,后续你所打造的酒窖也好、健身房也好、家庭影院也好都是摆设,而且长久呆里面,总觉得不通风无采光的,心里面着实膈应。 

再说地上庭院和社交层的部分,实际就是将架空层用作了会客厅功能,但是大家知道,人的正常休闲娱乐的部分永远都是在家里,在居住空间以内,为啥,其乐融融啊!所以,这部分空间后续最有可能,就是沦为储藏室。

另外一点,实际隐形的置业成本其实高昂,叠墅产品溢价率高,目前张家港市场上叠墅产品总价基本都在400万以上,但是装修成本基本需要100~150万才能基本满足对“生活美感”的需求,所以实际算下来,购房成本基本在500万~550万之间,从投资层面来说,可以苏州金鸡湖旁走一遭了,回报率肯定比眼下要高。

所以,很多有过别墅置业经验的“老鸟”,在面对E墅的产品时,也会火眼金睛的判断出,“都是噱头”。

有人说中产阶层的“叠墅”生活梦想是在什么时候破灭的?在交付的时候。

中梁、建发交付的时候,为啥那么多业主义愤填膺?想象一下,你买的叠墅和对面的叠墅如此亲密无间,楼间距只有十几米!什么概念?也就是你坐在自家露台上和老公随便来点什么喊话、傻话、悄悄话,被对面的叠墅听了去搞不好都成了“笑话”。

更神奇的是这样一种高低配,诸位可以自行脑补出这样的画面:清晨,第一缕阳光亲吻着漂亮女主人的皮肤,多么美丽的天气,多么新鲜的空气,漂亮的女主人穿着露腰款瑜伽服,在自家露台上伸展着腰肢,小猫在身边舔来舔去,多么亲密无间的生活啊,旁边的高层一双双眼睛俯视着这一切……多么亲密无间的生活啊!



3

“大平层”成为豪宅市场上的流量小花

港城大平层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在中产阶层发现叠墅实际居住体验不佳,郊区别墅客户又觉得还是得回到市中心“热闹”的时候。

以上海为例,曾今的古北、佘山、碧云,哪一个不是名动一时的富豪聚集区,但是,如今南外滩、北外滩等名不见经传的区域却逐渐热门,城市资源与自然资源集中的副中心区域,大平层备受热捧,为啥,因为“别墅”太“别处”了,出门全靠车,开个会要长途跋涉,出门连个烧鸡都买不到,交通不方便、生活不方便、配套也不行,别墅住起来,感觉像在孤岛。

最不爱安静的其实是老年人,不热闹,没氛围啊。结果就是一个,保姆住的时间比自己住的时间还长。

对于享受忙碌的人,闲下来就是一种折磨。马云退休了就真没再鼓捣事情了,天天躺家里喝茶?65岁的王健林都还奋战在一线,为儿子还债,你心里还有啥闲情天天听鸟鸣打太极?于是,中心区的大平层,这几年一跃而上成为楼市黑马。

在大港城,大平层这几年备受追捧,核心原因只有两个字:“便利”。

孩子要上学,大人要上班,老人打太极遛弯,都得便利,因此,城市资源与自然资源兼得的大平层最为走俏,从实际居住体验上来说,比起别墅吃顿饭都要楼上楼下打电话来讲,大平层的生活那是“老公、孩子”随叫随到,至于房子太大打扫麻烦的事情,一台扫地机器人搞不定的,那就两台。毕竟同一个平面内,不折腾。

另外一个,就是置业便利,一般大平层都为高标准精装修,省钱省事,“所见即所得”,当初看中的林志玲,不会一夜之间变成贾玲,没有交付后“眼见不为实”的干架,没有隐形装修成本,统统都没有!

这座城市雄心奔腾,干劲十足,随着大量产业的导入,它终将越来越国际化,大平层的奢阔感、便利感、在城市中心的主场感优势,也必然成为大港城最核心的居住趋势,不为面子买单,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这样一种 “价值观”消费,一定是未来城市新贵们终将抵达的“消费阶段”。

以苏州为例,近年来限价之下,园区开仓放粮,新秀不断,从泊云庭到中海上园湾、从碧桂园云栖安缦到龙湖熙上,再到今天傲娇的中海上华琚,无一不是清一色的大平层精装修,为啥?每一个开发商背后,几乎都有一个连的兵力在分析城市人口、地段、产品、喜好,以求精准出击,票房大卖,苏州园区房价迅速飙升背后,这群国际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高净值人群”的置业喜好,显然已经上升到“价值观”消费级别了。



城市的步子迈得越大,居住方式也就越来越进化,北上广走过的路,苏州一步也少不了,苏州走过的路,大港城也必然不会错过。冯仑说了,中国的住房市场怎么走?小孩看大人,孙子看爷爷辈的就够了。

 



  



买房套路多  看破就得说









网友评论(共0条)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速来挽尊!
  • 港城房叔相关阅读

    【港城房叔】【屋托帮】市中心“学霸”房, 170㎡精装大平层,梁丰+市一中学区未用,总价320万!

    2020/11/30 14:55:43

    【港城房叔】1.8万的塘桥,1.4万的合兴,房价是由什么决定的?

    2021/8/4 10:03:51

    【港城房叔】现在买房,5年后是赚还是亏?

    2021/8/12 8:58:29
    猜你喜欢的小区
    花园城
    花园城 10178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1282次

    滨江商贸广场
    滨江商贸广场 12222元/平方

    现房 本月关注928次

    猜你喜欢的新房
    关闭